三方会晤结束,普京拒绝在美签字,不怕当场被逮捕?中方已做好准备

据白宫官网消息,美俄中三方会晤于近日落幕,会议未达成联合声明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

三方会晤结束,普京拒绝在美签字,不怕当场被逮捕?中方已做好准备

普京此次赴美参会,始终被国际刑事法院的 “逮捕令” 阴影笼罩。国际刑事法院 2023 年 3 月发布的这一命令,意味着理论上任何成员国都有义务执行逮捕。美国虽非该法院成员国,却与不少成员国存在司法合作。即便如此,普京的行程安排依旧从容。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提前 72 小时对会晤场地及周边 3 公里范围实施全面安保接管,包括空域管制与地面布防。

俄罗斯的战略威慑体系构成了坚实后盾。其三位一体核力量中,陆基 “萨尔马特” 导弹射程可覆盖全球任一目标,海基 “北风之神” 级核潜艇常年保持 3 艘以上在航值班,空基图 - 95MS 战略轰炸机持续执行常态化巡逻。这些力量的存在,使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触碰底线。

朝鲜近期的军事动作形成了战略策应。朝鲜人民军在会晤前 48 小时内,从咸镜南道发射两枚 “火星 - 18” 洲际导弹,落点位于美国阿拉斯加西南海域 200 海里处。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监测数据显示,该导弹最大飞行高度超过 6000 公里,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。中国的外交表态释放出明确信号。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,“中方乐见国际社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,各方应坚持共同安全理念,照顾彼此核心利益”。这一立场既支持对话进程,又暗含对单边制裁与司法霸权的反对。

三方会晤结束,普京拒绝在美签字,不怕当场被逮捕?中方已做好准备

展开全文

中俄军事合作在关键时刻显现分量。会晤期间,中俄海军舰艇编队在白令海峡开展联合巡航,编队包含中国 055 型驱逐舰 “拉萨舰”、俄罗斯 “克雷洛夫元帅” 号指挥舰等 8 艘舰艇,总吨位超过 12 万吨。此次巡航距离美国阿留申群岛仅 12 海里,处于国际法允许的 “无害通过” 范围,却足以传递战略协同的信息。

普京拒绝在美方拟定的文件上签字,深层逻辑在于对协议执行力的根本质疑。2015 年美俄达成的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》补充议定书,美方在 2020 年后多次单方面暂停履行核查义务。2018 年关于叙利亚化武问题的框架协议,更是在签署后三个月内便被美方以 “叙政府违约” 为由撕毁。

三方会晤结束,普京拒绝在美签字,不怕当场被逮捕?中方已做好准备

不签字为外交博弈保留了弹性空间。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核心诉求包括北约停止东扩、承认克里米亚地位、保障俄西部边境安全等,这些议题均非单次会晤所能解决。保持谈判的开放性,反而能避免因阶段性协议限制后续筹码。中方的 “兜底” 作用更体现在全球治理层面。在联合国安理会,中国就涉俄制裁提案行使否决权已达 7 次,有效阻挡了针对俄罗斯的单边制裁升级。在经济领域,中俄本币结算份额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已升至贸易总额的 45%,为俄罗斯规避美元结算风险提供了实际支撑。

此次三方会晤的后续影响正在发酵。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在会后吹风会上承认,“中方在平衡大国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”。俄罗斯外交部则发布声明称,“将继续与所有秉持公正立场的国家加强协作”。国际社会普遍认为,这场没有联合声明的会晤,或许正是新的国际力量平衡形成的开端。

评论